音樂演奏是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,若是能在練習曲目之前,先做“曲式分析”及“肌肉覺訓練;“用身體經驗形成音樂意識”,將會讓整個學習樂趣無窮。
歐美先進音樂教育,總是以孩子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,從探索、操作中引發創作靈感,没有填鴨式教學,所費時間雖然長了些然而卻有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。
以Mozart Piano Sonata in A Major,K.331
為例
用傳球方式,感受到a段樂句與a'段樂句間,那種未结束的HC,這樣的平行樂段(用2人對傳),當2個樂句傳完,就會感覺到PAC,要進入“對比樂句”時,就傳給下一人,體會音樂分析中Binary From二段體的曲式分析與結構。一面訓練肌肉覺傳球的力度、時間、立即反應。
考音樂研究所準備這些曲式分析,總覺紙上談兵,若是用整個身體用感應,就會享受音樂所帶來無限美好的新奇與樂趣。
昨晚,在音樂創意研究室,和孩子們的音樂互動中,令人稱奇地是爸爸、媽媽、爺爺們的音感實力,不容小觑。
親子課程中,樂樂老師來一段鋼琴即興,曲目是短歌Canzonet 尼菲C.G.。彈琴過程瞥見大人、小孩沉浸在浪漫的琴聲中,順著樂句的起伏,依2拍号Meter Perception 滾roll球。流暢地在拍內將球滾向寶貝,一來一往中,不覺啟動了內耳聽覺能力,更可愛地,是大人們一直叮嚀寶貝一起專注聆聽。這樣美麗的畫面,不禁令人聯想起,瑞士那古老深邃而美好的達可羅士音樂學院。
音樂藝術,不再只是歐美先進所獨享。畢達哥拉斯認為:音樂為萬物調和的表現。追溯中古到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史,原來音樂的起源是讚美神,何等奇妙,神造萬物,也造音樂,滿足我們心靈深處。感謝主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